今年清明假期,回了安徽老家,看著家里的孩子們在兒時的鄉村小道上嬉戲打鬧,童年記憶不禁涌上心頭。那時的我,放學寫完作業后,第一件事就是呼朋喚友,玩賽跑的游戲,似乎是想與風比速度,風不停,我也永遠不知疲憊。后來因為跑得快,初中時,被體育老師選去練100米短跑,最好成績也跑進過13秒,雖然沒有往運動員方向發展,但運動已在我生活中深深烙上了印記,比如:清晨來一段八段錦,向美好生活說嗨嗨;上下班自行車通勤,享受自由自在飛馳的感覺;周末約上三五好友跑跑步、甚至來場馬拉松,讓精神和身體都在路上。
貝多芬說“運動是一切生命的源泉”,運動到底為什么那么有魅力?通過閱讀《運動改造大腦》我明白了,運動不僅可以讓身體更加強健,還可以自我調節緩解壓力,讓人產生多巴胺,使大腦處于最佳狀態。
書中講到我們的祖先在追捕獵物的過程中無形中就進行了一場運動,并與大腦形成聯結,進而促進大腦的生長,人類也因此不斷進化。而當代“快餐式”的生活節奏,我們往往會犧牲掉運動來換取所謂的時間。書中告訴我們通過運動可以使大腦中的神經遞質和其它化學物質達到平衡,完善我們的思維模式,激發海馬體的干細胞分化成新的神經細胞,當我們釋放精力,讓思維活躍起來時,久而久之,潛意識會教會大腦:你可以的,工作和生活的靈感也會浮現!
當繁雜的壓力向我們撲面而來的時候,不妨大汗淋漓地去跑一場,體會“跑步圈的三公里專治不爽,五公里專治內傷,十公里內心善良坦蕩”的魅力。
最后希望每一個人找到自己喜歡的運動方式,一起動起來,因為世上沒有比結實的肌肉和新鮮的皮膚更美麗的衣裳。
(浙江農合?陳敏)